东风军车eq140和eq240的由来

第二汽车制造厂为现今东风汽车公司前身,从1959年至今,老一代汽车人付出了毕生的精力,艰苦奋斗,经历了多次历史变革,坎坷的发展历程。很多经典的车型大伙耳熟能详,但又存世极少。曾在十堰博物馆看到了二汽的25Y早期军车,据说是在西北地区回收本部的,但已经变成雕塑,驾驶室,后视镜,叶子板都已经不是那个年代的东西了,面目全非,感慨不已。
  熟悉我的好友都知道我对东风有很深的感情,也一直有个心愿,抓紧时间在收集关于国内卡车历史的蛛丝马迹。很欣慰的找到了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,也许在不远的将来,这些图片随着前辈年老辞世而永远封存,能抢救多少算多少吧,接下来让我们穿越到40年前,回顾历史。仅以此贴向为新中国汽车事业,付出毕生精力的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。

 50年代,美国International(万国联合收割机)公司推出S系列卡车,其中有部分车型也流入国内,这就是著名的S-162型卡车,在现今存世的此车型中,发动机与东风140所装配的EQ6100发动机系列有很多雷同之处。前苏联的GAZ噶斯-53型卡车,也同样借鉴了这一经典造型。
 二汽生产的第一代原型车 (1966年)

    1965年初,一机部在长春召开汽车工业技术政策和规划会议,决定将长春汽车研究所划归二汽领导;二汽产品规定按多品种系列化方针发展;进口美国“万国”、“道奇”两个系列作为参考样车。先仿“万国”S─162型试制三吨半民用载货车;以南京汽车制造厂为设计、试制、试验车型的中心,组织华东地区28家工厂进行试制。二汽的产品工作即从这次会议开始。
 
    1965年9月初,军用两吨越野车(亦称20Y)设计工作开始。国家决定二汽产品的顺序是:“以军为主,先军后民”。为设计出适合部队需要的车型,设计人员在部队认真学习,认真思考,开阔了设计思路。

    一次夜间演习,为防敌人空袭,夜间行军时,拖炮的汽车不能开灯,本来视觉就模糊,加上前挡风玻璃阻隔,能见度大大降低,影响行车安全和速度。设计人员得到启发,才有了军车前挡风玻璃可以翻上、翻下的设计。

    20Y有多种变型车,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可以清晰看到车门上的标语:
  1966年9月开始,二汽对WD35型载货车进行第一轮行驶试验。试验要通过一万公里石块路和一万公里山路的强化试验,才算合乎质量要求。这在国内是第一次。这个要求到1972年被国家确定为部颁整车道路可靠性试验规范标准。
    20Y及后续民用车算得上是二汽第一个没有投产的主产品。按照部队提出更大吨位的要求,开始研制25Y,20Y全套图纸给了广东红卫牌汽车,二汽并没有投产。

1967年,二汽在十堰的炉子沟举行了象征性的开工典礼,但因为特殊历史时期的冲击,二汽建设直至1969年才开始逐步动工。一直到1975年,二汽的军车25Y一直未形成批量生产能力。
     25Y与我们熟悉的EQ240性能基本一致,在早期的试制阶段,外形有不少区别,散热器水箱罩造型不同,前保险杠设置绞盘,并预留蹬车孔。
    后期的25Y外观基本定型,注意保险杠预留的蹬车孔,在之后的240上完全取消。
    同时期,第一批民用型EQ140开始试制,在当时,民用车并未投产,直到1975年后,陆续有试验车开始投放。外观与军用型基本相同,前保险杠右侧设置蹬车孔,后视镜在车门两侧。
    此版本车型被称为“老军帽”,1982年后,此版本车型基本上不再生产,被新的外形设计取代。  

    1978年12月18日 二汽接上级通知,调集1000辆五吨载重车,1000辆两吨半越野车待命。12月26日全部接运完毕,开赴前线,参加自卫还击战。

    早期版本的240叶子板没有边角,后视镜与后期版本有区别,驾驶室模具后窗为圆弧玻璃。动力在EQ6100发动机基础上,加装机油散热器,保证大负荷工作时的良好润滑。实际涉水性能,深度超过1.5米,

    民用型的第一代改款EQ140,很多人并不陌生,两块玻璃的东风140被司机称作“小玻璃东风”,这一代车型可谓国产卡车美男子,外形大气,线条流畅。

    笔者曾经驾驶1983年出厂的第一代改款EQ140,此车有部分设计,即使在20年后仍然技术与设计有独特之处。EQ6100发动机功率135马力,之后的几代变化不大,发动机运转时特有的“哨声”,远比所谓直通排气筒的跑车令人振奋,变速器为5档设置有同步器,操作方便。单级减速后桥差速器为两种,高原型与平原型,速比不同。

    此车气喇叭很有个性,类似于火车短笛,这应该是东风最具代表性的特征,随着现今流行的“船笛”,完全抛弃了个性,已经很难像当年从喇叭能区分是何种车型了。即使是现今的斯堪尼亚,也能从喇叭上区分,这不得不令人沮丧。

    在电器系统方面,东风EQ140配置侧灯,山路驾驶发挥重要作用,并具有灯光短路保护装置,在故障时自动接通侧灯,保证驾驶安全。

    驾驶室配置暖风,极大改善驾驶环境。分电器低压电阻线巧妙的预设在线路总成内部,采用大功率硅整流交流发动机,仪表稳压器,首次采用机油压力报警灯,电源总闸,后照灯等辅助设备,设计合理,细节考虑周全。

    84年之前出厂的EQ140并没有安装双回路制动管路,但预设了气路湿储气筒,保证压缩空气品质。这一代车型有几处特征,改为叶子板上的倒车镜支架,倒车镜为圆形,备胎支架位于驾驶室右后部位。驾驶室模具沿用早期图纸,后窗为圆弧型钢化玻璃,侧门后方有明显方格。早期灯框为白色,后改为黑色。

在特殊行业,对车辆的通过性能的要求会更加苛刻,需要全驱车型来满足。第二汽车制造厂也研发了一些特殊用途的车型,支持森林,消防,野外勘探等领域的工作。
    民用140底盘的4X4版本,满足高海波,多山地区的行驶条件。此车也被称作“高原型”140,在云贵川地区有一定保有量。

    基于240底盘的民用越野车,前大灯加装护罩,设置防空灯,后视镜安装位置推测,此车应该是1983年之前的版本。
    后期的四驱沙漠车,配置了涉水喉,加强型前保险杠,绞盘等越野装备,顶置空调标志着发动机已经改为柴油机,性能更加优良。
    军用版的前脸,更有前苏联乌拉尔的味道,涉水能力更令人期待。

    1984年以后,新一代的东风EQ140开始新一轮改款,官方名称140-1,以下简称-1型。变化最大的是驾驶室部分,俗称“大玻璃东风”。
    EQ140-1型采用了曲面全景玻璃设计,视野更加宽阔,内饰大量使用工程塑料,仪表及指示灯内容更加丰富,顶部设置通风天窗,组合式开关,配置凯歌收放机,驾驶室内噪音更小,更舒适。

    制动系统采用双回路管路布置,保留了湿储气筒,加装刹车快放阀,挂车制动越前装置,气压表指针改为双腔,能够随时看到后制动管路气压力指数,设计简单可靠,驾驶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。

    发动机空滤改为干式纸质滤清器,装有启动保护继电器,与500瓦大功率发电机中性点相连,在发动机启动后,启动机自动断电。气压过低报警,空滤堵塞,水温过高等报警系统,配置丰富,并有朝柴,柳柴,玉柴等柴油机版本车型,油耗更加理想。

    1990年,东风EQ140开始新一轮改款,外型上做了较大变动,官方名称“140-2”,俗称东风新五吨,并于两年后投产。

    140-2充分消化吸收日产柴技术,刹车系统进一步优化,并保留了湿储气筒的传统设计,改进离合器执行机构为液压操作,驻车制动器改为钢丝绳软连,虽然降噪方面明显,但手刹作用力不足,容易出故障一直令用户纠结。

    140-2电气系统更加人性化,仪表阅读能力更强,延续了140系统的成熟设计,也标志着长头车时代的最后辉煌。

    没错,上图中就是未量产的EQ140-3,1994年东风汽车公司对长头车进行了最后一次改款。发动机罩更加平滑,保险杠,后尾灯与145系列有雷同之处。底盘整体布置更趋向于同时期的平头柴系列,很可能做为补充车型推向市场,但市场规律告诉我们,长头车终将重新洗牌,朝着时代的新方向发展。

    140是一个伟大的车型,它凝聚了国内几代汽车人的心血,在当今国内品牌被重重包围之时,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却越来越尴尬,支持国货已经变得那么力不从心。从模仿到自主设计,从消化吸收到自主研发。不是怀旧,而是一种精神,至少还有一张张泛黄的照片,证明中国卡车文化,那就是一部奋斗史。

友情链接:英文站湖北越野专用车有限公司云南猛士汽车销售有限公司